中国书法报微信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中国书法报微店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中国书法出版社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中国书法杂志社

现状与未来———以“全国第八届篆刻艺术展”为中心的学术考察

创建时间:2019-07-09 19:20






80后已成为入展主力军




一门艺术是否发展,参与人员的年龄结构是一个重要指标,过度“老龄化”和过度“年轻化”都不利于艺术的发展。艺术生态结构与政治、文化的生态结构是一样的。所以,对本届入展人员的年龄结构进行统计分析,便具有了学术意义。

“全国第八届篆刻艺术展”共入展298人,以10年为一个年龄段对入展人员进行划分,50后入展4人,60后入展34人,70后入展88人,80后入展100人,90后入展72人。80后已经成为入展主力军,开始走向历史前台。80后成为入展最多的一个年龄段群体,不仅因为他们投稿人数多,而且也说明他们的艺术水平非常成熟,已成为一个时代的重要群体。

那么,摆在80后面前的问题也就非常明显,例如,如何在下一届或者时代潮流中占据优势,如何与70

后和90后在比赛中角逐,等等。这些都是80后所面临的问题。

90后篆刻家在本届展览中成绩突出,这是令篆刻界人士始料未及的。从本届入展作品可以看出,年龄大的作者在技术上和艺术味道的火候上往往胜过年轻作者。因此,在将来的发展中,尤其在展赛中,90后如何在技术上和火候上胜过80后、70后,如何进行新风格的尝试与创造,如何保持自己的“先锋”角色,可能是90后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。

70后入展88件,排名第二,这已经表现出一些问题了。一是在70后篆刻家之中,那些已经取得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已不再参与比赛了,所以投稿数量便不及80后;第二点,说明70后篆刻家的风格已经定式化,不太能打动评委了。这两个方面大概是70后入展人数少的重要原因。当然,风格是一把双刃剑,有的艺术家以成熟为资本而稳步推进,有的艺术家却裹足不前。70后艺术家已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年龄段。

最值得敬佩的是60后、50后篆刻家,在如此日新月异的比赛浪潮中,仍然以一种“不服输”的气魄积极投稿,这是令人尊敬和佩服的。









篆刻十大省市及其“进退”现象




对近三届全国篆刻艺术展进行数据统计之后就会发现,入展人数连续三届进前10名的是浙江、河南、北

京、江苏、辽宁、广东、河北7个省市,两届进入前10名的是黑龙江、湖南、上海三个省市,这10个省市便是篆

刻十大省市。内蒙古、四川、江西3个省份只有一次进入前10名,所以,不能当作名副其实的前10强。

浙江省在近三届全国篆刻艺术展中,皆稳居第一,是名副其实的篆刻大省。山东紧随浙江之后,分别排二、三、四位,每届规律性地倒退一位。这个规律性的“倒退现象”应该引起山东篆刻界的警觉。

河南在第六届排名第十,第七届排名第五,到第八届跃居第二。河南篆刻界成长得如此之快,其经验是值得其他省份借鉴的。

辽宁有很深厚的篆刻基础,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。第六届排名第六,第七届跃居第二,第八届又退到第七。可以看出,辽宁的篆刻总在这个层面上来回打圈。要想在短时间内有重大突破,恐怕难度不小。江苏、广东的情况与辽宁非常相似,不再赘述。

黑龙江在第六届排名第三,第七届排名第四,第八届在10名以外。黑龙江同样也出现了规律性“倒退现象”,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?黑龙江篆刻界应该引起重视。

河北的篆刻进步很快,在第六届和第七届皆排名第七,第八届跃居第三,这是值得肯定的。江西与河北近似,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之中。

湖南篆刻似乎一直被人忽视,实际上,湖南篆刻一直名列前茅,第七届排名第十,第八届排名第六。从数据上证明了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。

以上这些现象或者问题,对篆刻界或许有些参考价值。








五大主流印风及其分布变化




本部分只对有完整印屏的“全国第八届篆刻艺术展”和“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”进行统计比较。为什么不进行近三届的比较研究呢?因为“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”的完整印屏难以找到。《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览作品集》倒是容易找到。但是,该作品集仅仅选取每位入展作者的部分作品入书,这是不能反映该展览印风真实情况的。所以,本部分只对第七届、第八届进行风格统计与分析。

在这里还要说明的是,为了保证风格统计的准确性,只能按照风格大类进行划分,不再做更细的分类。例如,把所有秦朝以前的风格都归于“古玺”一类,把印陶文与封泥、陶瓷印等归于“陶印封泥”一类,把与赵叔孺、王福庵、陈巨来等一系相近的民国印风归于“赵叔孺、王福庵、陈巨来”一类等。

某些入展印屏,作者直接将不同风格的作品贴在一起,例如,把鸟虫篆与玉印放在一起,把王福庵与黄牧甫、汉印与封泥等风格差距较大的作品放在一起。因此,不能对这些印屏进行风格归类,只能放在“其他”类。

有的在刀法上是楚玺风格,但文字却是小篆;有的在章法上取“日庚都萃车马”的燕国古玺,但文字却是小篆;有的采取印陶文风格,但文字却是缪篆,等等。这些都是文字与形式不统一的问题。考虑到本内容对入展作品是进行风格划分,因此,便按艺术形式进行分类,不从文字学上进行硬性考究。

通过对第七届、第八届的入展作品进行统计之后发现,该两届入展人数最多的前5种印风完全相同,入展件数的排序也完全一样。

人们常说比赛代表的是“时风”,并不能反映整个艺术的真实情况。这个观点大概是对的。但是,一旦展赛中所体现出来的“时风”是超级稳定的、持续不断的,这恐怕就不仅仅是“一时之风”了,而应该是一个时代的主流风格。通过第七届、第八届可以看出,这5种印风高度重复,是一种所谓的“超稳定结构”,所以,可以定义这5种印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“五大主流印风”。

古玺是当代印风的第一大宗。第八届一共298件作品入展,古玺就占110件,入展率为37%;第七届一共有302件入展,古玺就占119件,入展率为39%。两届的古玺入展率非常接近。

通过统计,古玺入展的前5位省市,浙江第一;山东第二;河南从第七届的第五,到第八届跃居与山东、河北并列第二;近十来年,河北的篆刻发展很快,第七届时,河北的古玺还未进前5,到了第八届,一下跃居到与山东、河南并列第二;黑龙江、内蒙古、湖南的篆刻艺术在全国也都非常靠前,古玺印风一直保持在前5名以内。

第七届古玺风格的分布是非常集中的,前5名由7个省份组成。但是,到了第八届,前5名由12个省份组成,这说明古玺印风在全国已经逐渐铺开,分布越来越广泛。

王福庵、赵叔孺、陈巨来一系印风对篆刻界一直有巨大影响,第七届、第八届都排名第二。这个流派主要集中在浙江、江苏、辽宁、河南、北京、四川、黑龙江7个省市,以浙江人数最多。与古玺分布相似,王、赵、陈一系印风在第七届的分布也是非常集中的,前5位一目了然。但是,到了第八届,分布就广泛一些了,有6个省份进入前5。

再者,通过计算就知道,第七届的王、赵、陈一系风格的入展率是24.8%,第八届是21.4%,下降了3个百分点。这说明学王、赵、陈一系风格的人在逐渐减少。

陶印封泥是第三大印风。第七届入展率是9.6%,第八届入展率是17.7%,上升了8个百分点。这说明陶印封泥已经受到篆刻家的青睐。经笔者统计,第八届入展的53件陶印封泥作品中,陶瓷印风就有52件,另外一件是封泥风格。陶瓷印风是本届的新亮点。石头是不可再生的,陶瓷、陶印这种材质是对印章石料的补充,价格便宜、资源丰富,并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,因此,可以推测,陶瓷、陶印在未来的篆刻艺术中将会成为一个重要方向。

黄牧甫风格是入展的第四大风格。与前面3类的入展情况非常相似,黄牧甫印风在第七届时,前5名

有8个省市,分布较为集中。但是到了第八届,前5名有15个省市,分布就较为广泛了。这说明黄牧甫风格在全国的分布越来越平均。而且,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,即篆刻大省——浙江省学习黄牧甫风格的人并不多,浙江省虽然入展人数高居第一,但还是有自己的地域特征的,这与河南、河北、北京等地是不同的。

鸟虫篆风格是入展的第五大风格。鸟虫篆风格的地域分布与以上4类非常相近:第七届较为集中,第八届非常广泛。

排名前5位的主流印风,在全国的分布特征,都是由第七届的较为集中向第八届的较为分散转变。这说明全国相互学习、相互影响的风气日浓,趋同化特征逐渐明显。这是值得篆刻界思考的问题。

当代印风的走向是“取两头,舍中间”。一头是先秦古玺和陶印封泥,一头是民国黄牧甫与王福庵系统。至于中间段的汉印、将军印以及明清流派印,乃至民国吴昌硕、齐白石,学习的人已经非常少了。

黄牧甫与王福庵、赵叔孺、陈巨来一系印风在全国的影响竟然如此之大,在统计之前,本人是想不到的。黄牧甫以章法取胜,王、赵、陈以多字的章法难度和精工富丽取胜,所以赢得印家和评委的青睐。但是,可以看到,这两类印风的入展率均在下降,所以,可以预测,这两类印风在以后的比赛中不一定还有今日之辉煌了。

目前这个“超稳定结构”的5大印风格局在短时间之内不会有太大改变,补充和调整一定不少,但是,很难动摇这个结构的根本。同时,这个数据统计也告诉大家,从事物的发展规律上说,任何超稳定的“结构”都会改变,只是力度大小和时间长短的问题。寻找新的路子,拓宽取材范围,追求新的艺术风格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。











第八届篆刻展的女性90后、95后现象




只要翻开艺术史就知道,女性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的时期,往往是社会高度发达、文化多元、社会民主、经济繁荣的时期。所以,一门艺术是否真正发展了,女性艺术家的参与度是一个重要指标。

“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”有14位女性入展,入展率3%;第七届有6位女性入展,入展率2%;第八届有27位女性入展,入展率9.1%。第八届的女性入展率突然提高了很多。

篆刻是需要体力支撑的,尤其刻大印、刻铜印等更需要力量,所以,女性往往不太喜欢刻印。而且,篆刻是小众艺术、寂寞的艺术,没有足够的经济保障、艺术禀赋和毅力,是很难坚持下去的。这些基本问题是影响篆刻事业的重要原因。本届竟然有27位女性入展,创了历史新高,这当然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现象。

本届入展女作者按地域划分,浙江6人,河南4人,辽宁3人,山东2人,福建、广东、河北、湖南、吉林、江苏、江西、内蒙古、陕西、四川、天津、重庆等12个省市各占1人。可以看出,篆刻大省同时也是女性篆刻大省。

对27位入展女性进行年龄统计发现,90后有11人入展,80后有9人入展,70后有6人入展,60后有1人入展。

第八届篆刻艺术展,男性以80后入展最多,女性却以90后入展最多。而且,男性入展规律是以80后作为分水岭,呈“中间大两头小”的分布态势。但是,女性却呈直线型的发展态势。而且,笔者又对90后女性进行年龄细分,发现90后女性入展者中,竟有8位是95后,占了所有女性入展者的29.6%。从年龄上分析,95后女性基本是学生,却能在全国大赛中胜出,这说明受过书法科班教育的专业人员在未来会成为书法主要力量。这也证明了书法高等教育对我国书法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95后女性在全国篆刻大赛中的入展比例如此之大,说明我国的书法篆刻事业正在蒸蒸日上。

(文章有删减)

 

 作者:成联方   


公司旗下有中国书法出版社、中国书法报社、《中国书法》杂志社、中国书法网络频道、中国书法手机报等成员单位。

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
在线视频
公司